CAMPUS NEWS

通师新闻
审核评估专题学习|审核评估专家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工作指南(一)
2025-08-18

(新闻网讯 教务处报道)审核评估专家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工作指南(第一期)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本科教育教学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评估工作有效结合,全面提升评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本指南旨在帮助专家做好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工作。

一、总体要求

审核评估专家是受教育部评估中心或承担省级审核评估任务的单位(部门)委托,对参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的人员。评估专家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对参评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察,帮助学校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与建议。为做好审核评估工作,对评估专家提出以下要求。

(一)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新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上轮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导向鲜明,突出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严把高校办学方向;突出教育教学改革,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在继承上轮评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和“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针对上轮审核评估分类指导不够、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高校个性化引导不强的问题,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高校可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等自主选择。同时在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上设置了“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统一必选项”体现国家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类型必选项”体现学校的类型特征和精准定位。“特色可选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差异化发展。“首评限选项”体现对首次参加审核评估高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刚性约束。通过对不同指标模块的自主选择组合,引导高校自主分类,科学合理定位,用量身定制的尺子量自己,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数据资源,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线上评估“做全”“做深”,入校评估“做准”“做实”,切实提高评估工作实效。入校评估不设定统一的考察时间与考察环节,专家组以问题为导向,根据线上评估存疑的问题多少与内容,与学校沟通,灵活安排,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推荐“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分类设置常模数据供参评学校作对照比较,帮助学校找准与同类学校、标杆学校的差距与不足,激励高校追求卓越,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守国家对本科教育的强制性质量底线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建立“回头看”整改复查机制,咬住问题清单不放松,一纠到底。评估结果多方共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二)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重点要求

审核评估指标是对审核评估主要内容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内涵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准确理解审核评估指标内涵要求对评估专家有效开展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适合第一类评估的高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定位,以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且已经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因此审核重点主要聚焦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具有影响力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及培养大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冲击世界一流的水平。即注重质量保障的文化机制,引导高校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注重特色发展,引导高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家组对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的高校,如参评学校2021年以来接受过上级党组织的巡视,“党的领导”部分直接采信使用中央巡视组、省部级巡视组等学校党委上级党组织巡视的相关内容,不再对这一指标作考察评价。“质量保障能力”部分要重点考察,聚焦学校从顶层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地实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理念、标准、机制、文化、效果等方面的举措、成效、问题及改进对策。“教育教学水平”部分以学校自评自查形成的“问题清单”和改进举措为主,专家组根据需要开展评估考察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部分,要尊重学校自己总结的做法和经验,通过进一步全面评估考察,判断其系统性、前瞻性、协同性、创新性,对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作用,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适合第二类评估的高校量大面广,具体分为三种:第一种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种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三种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普通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审核重点主要聚焦于影响本科教育教学及其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包括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方面。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不排除有些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也不排除有些专业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培养引导夯实理论基础,科教融合,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强化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突出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于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还增加了对教学设施条件的审核,包括教学经费、图书资料、校园网、校舍、运动场所、体育设施、艺术场馆、实验室、实习基地及其设施条件满足教学要求及利用情况。专家组对参加第二类审核评估的高校,如参评学校2021年以来接受过上级党组织的巡视,“党的领导”部分直接采信使用学校党委上级党组织巡视的相关内容,不再对这一指标作考察评价。(一级指标“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下设的二级指标“思政教育”部分保持原有考察方式不变)异地校区原则上应按主校区同一套评估方案评估,各项指标均应纳入学校相应指标之内,并要重点考察。专家组要派员深入异地校区实地考察和走访,重点考察异地校区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与主校区的实质等效性;主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情况;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情况等等。

(三)牢固树立评估工作四个意识

学习意识。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准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要求;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正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全面了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改革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精准掌握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的内涵要求,熟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评估方法。

责任意识。要树立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评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紧扣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基于事实和证据作判断,实事求是。

服务意识。要有强烈的为学校服务意识,真心为参评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问题要切中要害,分析问题要抓住实质,出谋划策要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校,平等交流,发挥好学校质量保障主体作用。

廉洁自律意识。要严格遵守评估纪律要求,评估期间不能接受参评学校任何形式的拜访,评估专家组名单公布后不能接受参评学校邀请的讲学、讲座、讲课、辅导、报告等,更不能接受参评学校的礼品和礼金,确保不受干扰、公平公正地做好线上和入校评估工作。

一审:闫唯  二审:李健  三审:赵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