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NEWS

通师新闻
“映山红”的青春足迹李鹤:天山脚下,与沙为伴的支教时光
2025-11-14

(新闻网讯 外国语学院报道)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和对远方的向往,在通师求学的我,跨越近5000公里,从长白山脚下来到天山之畔,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支教时光。初次踏上新疆的土地,车窗外的戈壁沙漠与棉花田正铺展成一幅辽阔苍茫的画卷,心中既有对支教生活的无限憧憬,也藏着一丝初来乍到的忐忑。而这份忐忑,在见到孩子们的那一刻,便被他们纯粹的热情彻底消融。

640.webp

初登讲台,我就被孩子们眼里的光深深打动。课上,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哪怕回答得断断续续,哪怕答案并不准确,也依旧透着一股子认真的执着劲儿;课下,孩子们会围着我叽叽喳喳,用带着浓郁口音的普通话分享新疆的风俗习惯,还会偷偷往我口袋里塞晒干的核桃和酸甜的葡萄干。可这群小家伙也藏着顽皮的天性——作业本上偶尔冒出的可爱涂鸦、课上突如其来的小声打闹、课间追逐时扬起的漫天尘土、回答问题时突然蹦出的俏皮话,常常让我又气又笑。我学着耐心地引导他们,体育课上和他们打成一片,不知不觉间,“老师”的身份里又多了几分“大朋友”的温暖。

在我所有的学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与艾克拜尔的小故事。艾克拜尔是班里最调皮的男孩,他尤其抵触英语课。上课要么趴在桌上假装睡觉,要么偷偷和同学打闹,单词听写次次垫底,连最简单的单词都不愿开口读。我批评过他几次,他总梗着脖子反驳“英语没用”,转头依旧我行我素。直到有一次,我发现他课间总在操场沙地上专注地画骆驼、胡杨,还会眉飞色舞地给同学们讲沙漠里找水源的冒险故事,眼睛里满是藏不住的光芒。我没有再指责他,而是轻轻坐在他身边谈心:“艾克拜尔,你知道吗,学会英语,以后可以给外国朋友讲塔克拉玛干的骆驼,讲胡杨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新疆的沙漠有多壮美。”他愣了愣,眼神里渐渐多了几分向往。

从那以后,我把英语单词和他熟悉的沙漠事物紧紧绑定,教他用英语说一些沙漠景物。我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专属小卡片,正面是英语单词,背面画着对应的沙漠景观。每当他发音标准时,我会立刻当众表扬他,还让他在课堂上带领大家读单词。慢慢地,艾克拜尔上课不再调皮捣蛋,眼睛紧紧盯着黑板,遇到不懂的地方会主动举手提问,单词听写的正确率也越来越高,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悄悄改变。

一天放学后,他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黝黑的小脸上满是骄傲的笑容,大声用英语喊道:“我喜欢英语,喜欢用英语来介绍新疆的美景!” 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打磨得光滑温润的玉石塞进我手里,小声补充道:“老师,这是我在沙漠里捡的,谢谢你没放弃我。”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仿佛真正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便是用耐心与智慧引导,点燃每个孩子心中沉睡的求知之火。

640.webp (1)

支教的日子忙碌却无比充实。清晨迎着第一缕朝阳走进校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填满了每个白昼。这里的工作节奏不算急促,却处处透着踏实与温暖。学校的老师们从没有把我们当“外人”,反而处处关照。知道我们初来乍到不适应,对我们有求必应;教学中遇到困惑时,老教师们会主动分享宝贵经验,手把手地悉心指导;生活上的琐碎小事,他们也时时记挂在心,偶尔送来的当地特产、一句暖心的“有困难就说”,都让远离家乡的我们倍感温暖。这份真挚的尊重与关怀,让我在教学路上更有底气,也更有动力。

如今,到新疆支教已近两个月。看着孩子们从上课爱走神到专注听讲,从调皮捣蛋到懂得体谅他人,看着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一点点提升,我才真切感受到支教的深层意义。天山的风轻轻拂过校园,载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与朗朗的读书声,也载着我满心的感动与收获。这里的每一份热情都纯粹无瑕,每一份关怀都真挚动人,每一个日子都因充实而闪耀着光芒。

这段天山脚下与沙为伴的支教时光,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深刻明白: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我在努力照亮孩子们前路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热爱与真诚,温暖了整段青春旅程。

一审:闫唯 刘炳新  二审:李健  三审:赵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