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坐落在素有“红色之城”“医药之城”“葡萄酒之城”美誉的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更是一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
学校前身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立的通化师范讲习所,百余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先后易名为通化简易师范学堂、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安东省立通化师范学校、通化省立通化师范学校、通化联合中学师范部、辽东省立通化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通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
学校发展史与抗联历史息息相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师生在杨靖宇将军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学生运动,不畏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学校秉承“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校训,坚守“质朴的教育”理念,传承“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凸显“一魂一师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办学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模范集体、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有21个教学单位,有教职员工963人,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1710人,专科生676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37202人,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9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累计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2位教师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4位教师荣获“吉林好人”称号,生物学教师团队荣获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荣誉称号,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获批吉林省师德师风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9个,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新兴交叉学科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医药健康产业学院入选吉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生物科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校长白山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研究优势突出,拥有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大严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5个、科学家工作室2个、省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1个、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文化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文化展示传播基地1个、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全国教科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9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37项;被政府采纳咨询报告15项;出版学术著作7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45篇,开展国外引智项目4项。
学校现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国(境)外60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派出教师183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及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
学校主动服务吉林振兴发展,积极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化转型发展,全面助力通化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教师教育、医药健康、艺术与传媒、管理与服务”四大专业集群,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校、校友合作。成立吉林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与通化市人民政府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学院”“葡萄酒产业学院”“冰雪产业学院”“人参学院”“现代文旅产业学院”“通化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万通商学院”“九商银行会计学院”。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被推选为全省高校乡村振兴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牵头单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申硕申大申博目标,将学校办成一所特色更鲜明、办学更开放、师生更向往、行业更认同、社会更需要的吉林省一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1958
大学始建于1958年
49
校园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
11710
全日制在校生13100余人
48
48个本科专业
2
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6
6个省级特色专业
3
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4
1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School
Badge
SCHOOL
FONT
SCHOOL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