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高句丽研究院报道)10月15日,著名史学家、东北史研究开拓者金毓黻先生孙女金玲女士来我校交流,与校领导及高句丽研究院相关学者举行座谈会,参观高句丽壁画艺术馆,共同缅怀史学大师的学术风范,探讨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
座谈会上,与会者深入探讨了金毓黻先生在东北史研究领域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20世纪初,面对列强环伺的严峻形势,金毓黻先生毅然投身东北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其代表作《渤海国志长编》等,不仅有力驳斥了日本学者的“满蒙独立论”等错误观点,更填补了渤海国史研究的空白。九一八事变后,金毓黻先生虽被日寇软禁,身处“闭锁于一室”“内外隔绝”的困境,仍坚持学术研究,完成了《渤海国志长编》三万余字的初稿。他以笔为刃,坚守学术立场,彰显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座谈中,金玲女士分享了家族记忆中先生“爱国须自爱乡始”的治史初心,回顾了他踏遍东北及朝鲜半岛进行实地考察、从33部古籍中钩稽史料的严谨治学之路。金玲女士高度评价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成就,称赞耿铁华教授所著《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构建了完整的高句丽历史研究体系,夯实了高句丽作为中国古代地方政权的历史定位,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践行“学术戍边”使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系统梳理金毓黻先生的治学方法、史学思想及精神遗产,为筹备撰写先生传记奠定基础,助力东北史研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一审:刘炳新 闫唯 二审:李健 三审:赵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