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NEWS

通师新闻
战旗向北 血脉赓续丨我校师生深情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故里
2025-09-15

(新闻网讯 党委宣传部报道)9月14日,在盛大的九三阅兵式上光荣受阅的“杨靖宇支队”战旗,带着荣誉与使命,正式返回吉林故里。我校师生以多种形式关注战旗“回家”,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温暖的历史性时刻。

在各学院会议室,师生们早早聚集在一起,通过大屏幕实时观看战旗迎接仪式的直播。大家时而凝神屏息,时而热烈鼓掌,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仿佛亲临现场,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荣光与精神传承。

在校团委办公室,“靖宇”青马班大学生学员们集体收看直播,密切关注战旗归吉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神情专注,心潮澎湃,在肃穆的氛围中深切体悟英雄精神的时代回响。

在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战旗入馆安放仪式在这里举行。我校“靖宇”青马班学员代表肃立于迎接队伍之中,与社会各界人士一同等候战旗的到来。在雄浑激昂的《钢铁洪流进行曲》中,全体人员凝神瞻仰杨靖宇将军铜像和“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了杨靖宇将军“腹中满是草根与棉絮,枪口仍对准敌人”的英勇壮举,听到了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铮铮誓言。当那面承载着铁血与信仰的战旗郑重安放时,深沉的致敬掌声在静谧的陵园中响起,人们或眼含热泪,或脱帽肃立,或握紧双拳,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向英雄致敬。

至此,承载着白山松水2300多万人民深厚情感的“杨靖宇支队”战旗终于安然回归到这片它誓死守护的土地。此次战旗“回家”,不仅是一次实物的回归,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作为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的通化师范学院,我们始终将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与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血脉、化入教学、铸入灵魂。这面旗帜与杨靖宇将军的英名,必将激励我们——新时代的通师人,继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信仰的旗帜在这片热土上永远高高飘扬、永不褪色。640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作为战旗荣归故里的见证者、亲历者“靖宇”青马班学员心潮澎湃

物理学院学生 齐效弘

当“杨靖宇支队”战旗回到吉林的消息传来,我心里涌起一阵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它不只是一面旗帜,更是一段用热血写就的历史,承载着英雄们的信念与坚守。我们这一代人生在和平年代,虽不需像先辈那样冲锋陷阵,但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依然应当由我们接续传承。在课堂学好专业,在生活中热心志愿,都是在用行动回应历史的召唤,承担青年的责任。战旗归来,就像一堂无声却震撼人心的思政课。它提醒我们,岁月静好,源于昔日的负重前行。我们也应当传承那份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大局,以青春之力继续书写无愧于英雄、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美术学院学生 刘夕多

作为“靖宇”青马班学员,收看“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故里的直播时,我内心深受震撼。这面战旗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传递着杨靖宇将军无畏坚韧的精神。站在学校靖宇广场,望着那幅百米抗联组画,我仿佛看到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奋战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身影。这份对家国的深沉热爱,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通师学子的责任。作为一名美术学院学生,我愿用画笔让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笔为媒,让东北抗联精神在画作中延续,在青年间传递。

办公室保密科科长 苏杰

目视战旗缓缓“回家”,我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这面浸染着岁月与荣光的战旗,不仅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信物,更像是一份庄严宣言——它昭示着英雄从未远去,英烈精神始终如炬,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作为“靖宇”青马班学员,我更当以“靖宇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练就过硬本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篇章挺膺担当。

党委组织部干部人才科科长 兰怀昊

这面战旗不仅承载着东北抗联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更凝聚着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忠诚报国、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作为“靖宇”青马班教师学员,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将东北抗联精神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历史与地理学院团委书记 葛秋来

作为“靖宇”青马班教师学员,此次亲历“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故里,我深感荣幸,亦倍感责任重大——这面战旗,是信仰的传递,是精神的火炬。它提醒着我们:教育之路,亦是传承之路。唯有将这份赤诚与担当融入育人的点滴,方能不负英雄洒下的热血,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愿以我辈之微光,守护历史之重,照亮前行之路!

一审:闫唯  二审:李健  三审:赵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