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头孙良到底是哪里人?是什么时代人?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研究者。
流传长久广泛的绝命诗、各种人参故事和长白山区诸多县志,是认定的理由之一。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信息闭塞的年代,各行各业都流传和信奉老把头孙良,这说明,孙良应该确有其人,在明末清初时从莱阳闯关东到了长白山、死在了长白山。
从历史上看,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八旗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使清军入关带了大批兵丁、家眷和奴仆,所谓“从龙入关”。这不仅仅是人口的大批离去、减少,大片土地的荒芜,同时意味着众多村屯的毁灭。长白山丰饶的物产、肥沃的土地,加上关内兵乱天灾,吸引着拓荒者闯关东,形成了一次移民浪潮。“近边之旗民及登莱流寓,每私往觅之。”(《凤城琐录》第3页),其中登莱即为登州与莱州,也就是今天的烟台和莱阳等地。从这一点来说,孙良应该就是最早从“登莱”等地闯关东人的一个。
2007年6月13日—17日,笔者到山东莱阳寻求答案。七去穴坊镇富山村,找到了孙良家谱。经认真考证,孙良是莱阳市穴坊镇西富山村人,出生时间应在明末清初之间。
首先,1994年12月20日出版的《莱阳市志》给了我们三个惊喜:一是莱阳地名由来已久,二是孙良被奉为“山神”的传说在当地“流传代代不息”,三是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不断成为孙良闯关东的历史判断依据。
《孙氏族谱》书影
其次,《孙氏族谱》成为判断孙良出生地和年代的重要依据。《孙氏族谱》开篇《孙氏族谱序》中第十七世孙志作序说:“夫况我孙氏族大人多,近居异乡者有人,远出口外者有人,远出关东者又有人,久之,则世远年湮,其宗派不尤难考乎。”从孙氏家族人口迁徙分布的方向来看,强调了“远出关东者又有人”,既印证了莱阳孙氏家族闯关东历史久远、人口众多,也说明闯关东的孙氏族人中有重要人物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个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重要人物,在明末以后的东北历史上,唯有孙良最耀眼、最显著、影响最大,此外再无他人。孙良是第十二世,娶妻却没有后代。
第三,西富山村至今仍流传着孙良闯关东的故事,这是我们考辨老把头孙良的重要现实口碑依据。《莱阳市志》载有《孙良被奉为山神的传说》,而在西富山村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讲这个故事,把“绝命诗”作为启蒙诗朗读。
第四,老把头孙良应为明末清初之人。理由有三:一是有众多长白山地方志、民间传说作依据。二是有《孙氏族谱》推断作依据。三是有信仰规律、采参历史和老把头形象为依据。
一审:闫唯 二审:李健 三审:赵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