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NEWS

通师新闻
【通师名片·人参文化】北岗镇:人参之乡的源头
2024-12-30

中国是人参的宗主国,以吉林省最多,主要产于长白山下的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抚松是中国的人参之乡,以数多量大、品优质良而闻名遐迩。

在长白山西侧至抚松县城附近,有东、西、北三条大岗,北岗起源于长白山西北麓的五虎顶子,北行为土顶子、青顶子,又转而西行为四方顶子、万里河掌。又西南行为苇沙岭、荒沟至县城北松江河北岸止的一条大岗而得名(《北岗乡志》)。

北岗镇位于参乡抚松县的东北部47.5华里处,坐落于长白山西北麓。东北与砬子河相邻,与露水河相接。南与泉阳镇相连,西与万良镇接壤。北以二道松花江为界,与桦甸相望。东西宽38华里,南北长50华里,总面积396.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25%。

北岗镇现辖6个行政村,有汉、回、满、朝四个民族。林地2050公顷,人参、西洋参留存面积210万平方米。

北岗镇地属高寒山区,大陆性气候,气温低而无霜期短,日照轻弱,雨水多。因山林多,风较小,地面潮湿性大,最适宜人参生长。

《抚松县人参志》:抚松县园参栽培生产约有440年的历史,到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后逐渐下降。民国初期开始重视人参生产,县建立参会,“三岗”(北岗、东岗、西岗)设分会。民国23年参价上涨,销路较广,因此有些地主、商人、官吏投资经营人参。三岗营参户以北岗为多,次之东岗,再次西岗。民国18年(公元1929年),“三岗共有参户700多家,其中东岗200多户,西岗100多户,北岗300多户①。”

《北岗乡志》:民国时期,北岗地区的人参已成规模,不论从数量,还是到质量,均占三岗之首,是全县人参的重要产区,年产水参在10万斤以上,其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北岗、砬子河(那时砬子河属北岗区辖)二村,素有“人参之乡”之称。由于官府重视参业的发展,加之人参栽培技术、加工做货方法、品种、种类的日趋完善,北岗的参业生产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相继出现了大参户、中参户和小参户,俗称“棒槌营”。当时,北岗仅大棒槌营就有4户,其中闻名的大户李巩福一家就有人参10000多丈(折40000多平方米),家中雇用长短工为其刨土、植参者达130余人。其余3户的人参数量,每户都在6000丈以上。

据北岗80岁以上的老人讲,他们的爷爷有的就在北岗种植人参,北岗是抚松县种植人参最早的地区,县城里有很多大参户在北岗种植人参。

据陈希彦讲:1958年,家居县城在北岗种参的于文宽,将自己跟栏子栽培了23年的20丈人参交了公。北岗成立国营林场时,归了北岗分场。北岗国营分场在南栏子,将这些长了23年的人参又栽了3年,起出来时最大的2.8斤(10两一斤的秤),最小的1.5斤,刨时每个小背筐只背五六棵,当时卖了一棵,1.6斤,卖了1700多元。

所以,从历史记载来看,北岗是种植园参较早、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地区。

1981年7月30日,北岗公社社员王忠全、王忠华、巩立新、董德双四人,在三道砬子河和四道砬子河中间的大黑山上,挖出一棵大山参,净重九两二钱(十六两一斤),古今罕见。参体总长79.5厘米,三芦头,整体美观,似“美”字、如人形。生长期160余年(放山的老人说:500多年),被作为国宝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可谓参乡的“山参王”。我称之为“宝王参”,又名“美人参”。这是参乡人的骄傲,更是北岗人的自豪!

640.webp

2007年春,北岗一放山的把头,将自己家中祖传的、自己供奉了多年的三尊木雕(人参王、人参把头、园参王)和17件多年放山用的工具,交给抚松县人参博物馆收藏。

“人参王”木雕,材质为山梨木,高34.5厘米,是人参的传神写照。“人参把头”木雕,材质为黄杨木,高37.5厘米,是人参把头的传神写照。这些是放山挖参人心目中的图腾。现在这些物件被确定为文物,制作年代不详,据说这样的木雕有四件,在浙江出现一件。

640.webp

640.webp (2)

这三尊图腾文物的出现,说明北岗放山挖山参和种植园参的历史久远。有人推测,在明朝末期,南方浙江、安徽商人,在人参鼎盛时代,就和长白山的挖参人、种参人有贸易往来。南方商人根据东北人提供的人参故事,雕刻了4尊关于人参和老把头的木雕,用来交换了人参。或者说东北人提供了木雕材料,让南方人给雕刻成参王或老把头,供奉在家中。用人参顶了制作的工钱。

园参王的梨木雕像,从正面看去像一个松龄鹤寿的老人,胸前拿着两枚铜钱,一边一个蝙蝠。从后面看去很像一棵生长多年的人参。装在一个元宝型的盒里,盒外印有彩图。

这又进一步证明北岗是参乡的源头。

就现在而言,北岗镇人参种植留存的面积在全县最大,种参户最多。400多年一直在北岗周围轮回种植,生产出的人参做货成色最好、折干率最高,说明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最适宜人参生长。

抚松县人参GAP种植基地在北岗面积最大,占全县的五分之三。

参乡的源头在北岗是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证明了的。“宝王参”的出土成国宝,木雕成为文物的收藏,揭示了北岗人参发展历史的悠久,文化底蕴的深厚。②

文中引注:

①陈福增.抚松县人参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26—27.

②魏本胜.北岗镇——人参之乡的源头、人餐研究.2009年第3期.

(转自《中国人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