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NEWS

通师新闻
【通师名片·人参文化】人参文化研究学术专著《中国人参文化》
2024-12-28

《中国人参文化》由通化师范学院孙文采教授及其夫人王嫣娟编著。

新华社评论该书为“中国第一部对人参文化做全方位研究的学术专著。”

有关专家认为,该书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填补了世界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其研究涉及古文字学、考古学、宗教学、中药学、民俗学、民间文学、语言学、诗律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集学术价值、资料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

《中国人参文化》一书最有创见的发现,是对人参的发现和有文字记载历史的研究。我国虽然是人参的主产国,但人参的发现和应用史一直没有确切考证。一些人以春秋战国时的《范子计然》一书为据,认为人参应用已有2500年历史。而多数人则以《神农本草经》为据,认为人参应用史为2000年左右。

640.webp

孙文采先生考证,人参之“参”字,至少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066年)就已经出现。他从殷商时代青铜器铭文“簸参父乙”4个字的含义中,考证出人参在中国发现和应用至少有3000年历史了。其源流比当时的观点至少提前1000年。

他的这一发现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先生认为:“以参为象形字,发前人所未发,自成一说,实在是创见。”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高明先生认为,“对‘参’字的诠释,很有意义……孙文采先生提出此乃人参之象形字,不仅新颖而有道理,这说明人参这一珍贵药材,在我国可追溯到商代,比过去的看法可向前推延千有余年。”

《中国人参文化》于1994年由新华出版社首次出版,共计33万字;201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增订版,共计34.8万字。

该书问世后,新华社、中新社分别发了消息和评论,题目是《中国第一部人参文化专著问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特产报》《经济参考报》,香港《明报》《新晚报》,泰国《新中原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菲律宾《菲华时报》,美国《国际日报》《侨报》等30余家新闻媒体和专业报刊作了报道和评论。

(转自《中国人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