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通化师范学院要事回眸
(新闻网讯 李健报道)2016年是我校“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校迎来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谋划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年来,全体通师人同心协力,一往无前,拓印下一串串坚实的脚步,回响起一阵阵踏实的足音,回首往昔,我们笑看风起云涌,展望未来,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轻快的步伐,迈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由学校党委带头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制定了《领导班子带头讲党课时间表》《通化师范学院2016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设置学习专题,指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时间,提出学习要求,督导学习情况,全年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了10个专题的学习研讨;发放《“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辅导》等学习资料;通过学校新闻网、官方微信平台及时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展情况,制作“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网和宣传栏,并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载体。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方案》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员比学赶帮活动。围绕脱贫攻坚任务,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制定了《通化师范学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脱贫帮扶时间表,学校召开3次党委常委会议,2次校长办公会,专题工作会议16次,研究脱贫具体工作的开展;全校党总支书记21人包保30户贫困户,深入走访83次,电话联系贫困户72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37个,协调帮扶项目12个,帮助村级组织解决实际问题30个;通过开展项目扶贫、推进技术扶贫、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加强支部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美化亮化工程、提高村民办事水平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到2016年底,学校共投入扶贫资金近65万元,贫困户新增加经济收入15万,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成功脱贫17户。
履职尽责,强化监督,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根据省委组织部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安排,及时组织开展了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和认真落实党费收缴自查自纠等工作。按照积极推进“五创五强”工程,深入开展“五型六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学校党委制定了《通化师范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创五强”工程规划》,各基层党组织陆续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以创建“好班子、好队伍、好载体、好阵地、好机制”为目标,提升素质,创新载体,激发活力,切实将“五创五强”工程宣传到位、推进到位、落实到位;严肃“三会一课”制度,规范组织生活,注重质量,创新形式;紧紧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继续推进“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为主题的“党员模范示范岗”活动和“党员教师精彩一课”评选活动;创新党性教育模式,强化党员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收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电视讲话、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干部经验交流、选派部分干部到省内高校走访学习、重走抗联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众志成城 全力以赴 审核评估任务圆满完成。我校坚持质量提升,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扎根基层,朴实敬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同。审核评估期间,全校师生员工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爱校如家、各司其职,出色完成了各项评估任务,充分展示了我校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专家组在进校前对学校自评报告、状态分析数据报告、质量年报及相关材料进行了认真审读;进校考察期间,深度访谈7位校领导19人次,访谈25个职能部门领导144人次;走访17个教学单位,与教师及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交流297人次;听课35门,抽查了46个班级、33门课程的1827份试卷;调阅了22个专业的1230份毕业论文(设计);召开学生座谈会,访谈学生40人次;现场考察了图书馆、美术馆、省重点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长白山满族民间美术博物馆,随机考察了学生寝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场所,走访校外就业、实习及创业基地4个,访谈毕业生和实习生60人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并进行了反馈。目前,学校正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系统推进,争取将整改方案尽早转化成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成果。
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评估为契机,全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了《通化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生研讨课、在线课程和题库建设等教改项目,组织申报教研项目148项,投入教改资金70万元;2016年,学校共有154名学生考取了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考研率达5.7%;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287项,发放学生各类竞赛奖励13.29万元;本年度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成功申报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学新秀1人;申报了4个本科备案专业和1个三年制高职高专备案专业;与智慧树网合作建设慕课一门,选课人数已逾千人;2016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数学建模、程序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和广告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成绩喜人,参加教育厅举办的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共有7项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展出;收集整理了实验室各项资料和数据,入选全国各高校实验室大全;全年学校共申请省级项目70项,国家级项目20项,学生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项目成果显著;2016年我校共有两个校外实践基地获“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强化合作,务实创新,科研学科建设亮点突出。学校积极落实“高校转型发展”和吉林省“高教强省”战略,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成功召开以“认真落实高教强省战略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为主题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制定并实施《通化师范学院科研平台向学生开放管理办法》,并征集向学生开放科研项目30项;与通化市统计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并组织合作项目5项;与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27项;遴选校级科研团队62个;与通化医药高新区院士工作站共建实验室1个,获批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1个;为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申报并获批2016年吉林省省级科技特派员8人,提升了为地方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主办长白山学术论坛4场,承办省药学会学术会议1次,邀请校外专家作学术报告53人次,校内教师学术报告79人次;全年组织申报各级各类项目351项,获批154项(其中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合作申报201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获省科学技术奖励2项,第三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图书类精品奖1项;2016年,完成了30本著作的出版工作,组织教师申报专利27项。
建章立制,注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牢固树立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共招聘博士3名、硕士50名,充实到教学一线岗位;学校1人被评为长白山技能名师,引进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长白山客座技能名师1人,3人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专家。聘任张伯礼院士为学校特聘教授;聘任延边大学李东浩、南极星、全哲山教授为学校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聘请延边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14位教师为学校客座教授;新聘任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充实教学队伍,满足教学需要;完成了2016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及突贡专家的申报、评选工作,我校有3人被评为省突贡专家,1人被聘为三级教授;规范工作流程、坚持公开透明,圆满完成了我校2016年职称评聘工作,通过正高7人,副高15人,中级18人,同级改职2人;根据工作需要,积极与省人社厅沟通,我校成为全省第一个为2016年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员办理审核聘任手续及发放证书的单位。今年,全校共有13人远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培训,7位教师外出到国内大学参加三个月以上的培训,另有1人完成了高访学习;先后邀请华南师大、西南大学、东北师大、吉林师大、南开大学、长春光华学院的专家学者来我校作报告7次;我校全年共组织150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内容涉及教学改革、职业发展、微课慕课、教学方法改革、双师双能型培训等,极大地开阔了教师视野,也为教师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紧跟形势,讲求实效,招生就业工作又添亮色。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2016年我校艺考报名人数同比增加20%,创历史新高;为做到校考公正、公平、公开,在吉林省音乐类考试中,首次聘请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与长春师范大学三位校外专家参与打分,收效良好;2016年,我校新生报到率达96.76%,共招收本科2870人,专科536人。通过强化就业服务意识、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拓宽就业市场渠道,学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2016年,我校初次就业率为85.08%(截至8月31日),其中,校本部毕业生共计3037人,初次就业率为86.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开设“通师就业创业微讲堂”,成功举办30余次活动;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梦想大赛等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提高认知、锻炼能力;评选出“就业形象大使”、“通师信使”、“创业之星”各100名,充分发挥受表彰同学的榜样带动作用;全年,我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5人,应征入伍10人,自主创业5人,大学生村官报名40人,特岗教师报名681人,其中,特岗教师报名人数仍为全省最高;在第三届“国泰安杯”两岸四地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微粒GO GO GO”团队获四等奖,“小丫战队”获优秀奖,李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获“最佳院校组织奖”;在吉林省第三届“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小丫战队”获二等奖,“佳丽三千”及“创拼队”获三等奖,李巍、王城城、刘宇3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此外,我校大学生创业园还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措施得力,推进有力,国际合作工作成绩喜人。我校先后与韩国岭南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全球教育集团(LIC国际语言学院)、泰国慈善总会、泰国博仁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韩国中部大学、印度尼西亚6所大学及中学建立了友好校关系,并在开展学生留学、教师交流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方面取得进展。中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运行顺利,中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审批通过;与国民大学和岭南大学达成交换生项目(免学费),定期选派我校品学兼优学生到韩国短期交流;2016年,我校赴韩学习学生达18人,6人次赴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留学,1人次赴俄短期交流学习,4名学生赴美国参加带薪实习项目;今年6月,英国格林多大学2名学生到我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9月我校学生1人赴格林多大学短期交流学习;2016年,我校聘请了8位外籍教师分别来自5个国家,共招收留学生18人,目前在校人数达20人;今年,学校与泰国百姓慈善总会华文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欣欣向荣。首批十大校园文化品牌和第二期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有条不紊,成功举办“长白情韵”少数民族歌舞会;“山莺合唱团”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上,获成人组混声B级合唱团(银奖),成人组女声B级合唱团(银奖);举办“文化讲堂”5场,极大地促进了校园学术文化繁荣;经由我校宣传部推荐的“依托靖宇精神构建社会重要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获2016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组织“用爱心铺就宝贝回家之路”专题报告会,号召全体教师向秦艳友夫妇学习;组织拍摄学校形象宣传片《白山松水谱华章》,宣传片网络点击率已近5万次;设计并制作新版通化师范学院宣传画册,翻新学校校史馆,完成学校广场及主要道路命名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吉林日报、中国高校之窗等多家平面、网络媒体发稿300余篇,其中吉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淡贮书窗别样香》,对我校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在中央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播出新闻近40条,全面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组织拍摄《通师纪事》8期,《师德故事》3期;策划并组织拍摄《通师新闻》11期,制作新闻62条;启动通化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倡导新文明的网络宣传模式,推动了报、网、微信融合报道,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发展,为学校实现全面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真抓实干,深化服务,校园民生建设稳步推进。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投资39.9万元对学生公寓楼、教学楼的卫生间、走廊等公共照明区域的2000盏节能灯进行了改造、新增800立方米贮水池,变频抽水泵4台,有效保障了校区的用水需求并节约资金10余万元;进行了配电室扩建,对双电源供电系统、学生公寓、餐厅进户电缆线进行改造,保证了用电安全;木兰餐厅如期竣工并交付使用,长白山满族剪纸传习馆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学校申请省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学生公寓、教学楼内进行粉刷和节能保温改造,分别投资105.7万元和131.3万元完成了两个体育场的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