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人参是指自然传播、生长于深山密林的原生态人参。
在既往的文件或书刊里,“山参”“野山参”“纯野山参”(或简称为“纯山参”或“纯货”)“野生人参”都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称谓。这里强调的是“自然传播”,而不是人工播种,是“原生态人参”。
野生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差,土壤结构紧密,林中光照少,周边伴生物争夺养分和水分,还伴有天敌和自然灾害侵袭的外部因素。内因是野生人参品种特有生长缓慢和长寿的特异因子。据获得国家专利权的“高密度山参保护栽培技术”专家丁立起同志长期亲自试验,并有实际仔细观察野生人参生长过程的记录,一般在1—5年才能长出“一桠五叶”,在10—15年才能长出“两桠五叶”(二甲子),在15年左右才能见到花果“三桠五叶”。野山参成龄定形期,为15年以上,比园参延后10年之多。
野生人参株高一般五批叶40厘米左右(园参50厘米左右),茎秆黑绿色或浅绿色较多,一般10年生见花,15年左右见成熟果实。野生人参有三个变态期,3—10年为定苗期,15—30年为稳定期,30年以后为生长期,植株的高低与掌状复叶不能说明年限。“转胎”,在野生人参中常见。在不同的小气候区里,其形体有差异,抗病能力不一样。
野生人参是有灵性的植物,称其根为“灵根”,它对环境选择非常敏感,同时还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阳光太足不行,雨水直接浇的地方容易烂掉,野生人参生活在东照阳和西照阳的林地里,东照阳最好。“有草还没有草,没有草还有点草”,也就是卫生干净的地方最适合野生人参的生长。
据记载,近50年内下山的野生人参,有500多年参龄的仅有2苗。就草本植物而言,野生人参可谓长寿草,活化石。
不论什么事物都有一般和个别,野生人参的生长条件虽然对小气候区的选择极为严格,但参农在采挖野生人参的过程中也发现过,在树洞里、石板上、山崖缝中也生长野生人参,就是为数极少,可谓凤毛麟角,这也许是野生人参生育的神秘性。
长在石头堆里的野生人参
一位老放山人告诉笔者,在临江市东北岔五人把,有个石头堆,上边中间长了一丛马尿梢,是没有种过的原始地,周边都是良田。每年捡的石头都往上扔,2002年,有个人路过那个石头堆,发现一苗野生人参,上边顶着红籽儿,他把石头捡了半天,挖出来是一两二钱重的大货,参龄有80年,三节芦,残了好几次,老鼠还盗过。上图是苗长在缺少水分的石头堆里的野生人参。
在民间还有一种野生人参也不能回避,在《中国人参》一书也有记载,这里细说一下。
“艼变参”为野生人参主根(主体)因兽踏、树砸、人踩、畜踢、鼠咬、虫蛀、干旱、火烧等种种原因遭到毁坏而烂掉,而艼继续生长代替主根,换言之,主体是艼变粗变大长成的,这种野生人参叫做“山参艼变”或“艼变山参”。有时看到主根腐烂的残痕,是艼把主体的营养夺去了。艼大于主体20%以上的野生人参叫“艼夺”。
(转自《中国人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