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神秘性,自古有之。
《礼纬·斗威仪》:“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三桠五叶,乃禀三才五行之精气,寄形于草质,为百草之王。”《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楚辞·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临江县志》:“生于深山群草之间,不受群草欺凌。如遇群草,外披远离尺许,其昂昂然,独立当中者,必是人参。”“当枝叶繁茂时期,周围之草场向外披,约尺许,不敢撞其叶,其贵重奇特如此,故谓百草之王。”
我校周繇教授拍摄的林下参根
西汉末年的《春秋纬》:“瑶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泽之祠,则瑶光不明,人参不生。”意思是说,瑶光星散落成为人参,如果废止江淮山泽祭祀神的祠堂,则瑶光不明亮,人参不生长。这里有人参的生长和天象关系的记载,口传阶段有两三千年了。这里将人参赋予神话般或幻想似的人性。人参,意味着神奇、灵异,只有有德的人在这里,才能出产人参,如果“人君不德”,则“星光不明”“人参不生”。《淮南子·本经》:“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瑶光是北斗勺第七星。
雍正《山西通志》:“实沈,左传高辛氏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帝尧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预注:大夏。今晋阳县唐人刘累之等。”
《人参谱》:“紫团山潞安府东南壶关县境,尤为参星所照临者也。”在我国西北上空有参星,古书还有“参神”之说。《春秋左传词典》:“参神,参星之神,则实沈,参神也。”
《礼纬·斗威仪》:“下有人参,上有紫气。”紫气,旧指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是宝物出现的先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上长人参,上空则有紫色的祥瑞气体出现,《一统志》也证实了此说:“昔有紫气,山顶团栾如盖。山出人参,名紫团参。”认为人参繁茂的地方是出产帝王、人才,培育美德的祥瑞的征兆。
(转自《中国人参文化》)